搜索页

福州大学综合能源规划与优化运行研究中心
本研究中心围绕电、气、热综合能源规划与优化运行的关键理论、技术开展研究。团队固定研究人员5人,研究生若干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 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本团队在研国家基金2项,获批十多项与企业合作项目,共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论文30多篇。 主要研究方向: 1、源-网-储-荷协调规划与运行:考虑间歇性新能源、储能大规模接入电网后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影响,包括电能质量、暂态稳定性、辅助服务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30日

福州大学新能源与储能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主要开展新能源发电、储能装置和系统、系统规划与经济运行、综合能源、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技术等研究。在由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宁德时代、清华大学、福州大学等作为参建方成立的储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实验室中,中心为参建方福州大学的主要研发机构之一。 中心负责人毛行奎副教授、温步瀛教授。中心现有研发团队人员1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2人,国外高级技术专家2人,企业资深研发工程师4人。研发团队均具有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30日

福州大学先进电力技术(国际)研究中心
福州大学先进电力技术(国际)研究中心近年来在能源互联网、新能源电力电子技术、交通电气融合等相关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目前团队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实验员1人,博士后5人,在读博士生9人,同时具有全职外籍研究人员6名,是包含中国、美国、巴西、喀麦隆、埃及、伊朗等国人员的国际化研究团队。IEEE Trans. On Smart Grid期刊主编、美国GE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30日

福州大学晋江电力技术研发中心
福州大学晋江电力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为杨耿杰教授、郭谋发教授,现有教师7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硕、博士研究生27人。研发中心致力于电力交直流配电网监测、控制与保护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技术、智能优化调控技术,多年来持续在交直流配电网及其主设备故障诊断与抑制领域开展了大量和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工程应用。主要涉及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区段定位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30日

福州大学-宏发电声智能开关电器研发中心
福州大学电器学科是传统优势学科,具有良好的积淀和产业优势。为进一步发挥专业特点,与中国继电器产业巨头、全球继电器工业领航者,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成立了“福州大学-宏发电声智能开关电器研发中心”。中心围绕宏发电声的主导产品控制电器、配电电器、终端电器等低压电器及新型智能控制器组件开展研究,签订产学研项目10余项,到校经费超过200余万元,获批发明专利30余项。科研成果:“交流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30日

福州大学功率变换电磁技术研究中心
负责人陈为教授,博导,兼任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磁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从1996年起,将电磁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结合,在国内率先创立了电力电子高频电磁技术研究方向。结合电磁理论、电力电子和射频等交叉学科,研究电磁技术在大功率高频化下新出现的科学问题和应用问题。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功率变换、各类开关电源、电动汽车等,研究内容包括高频磁性元件、电磁兼容、无线电能传输、电磁测量等。承担了6项国家基金,1项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30日

福州大学电力系统与装置产业研究院
福州大学电力系统与装置产业研究院(简称:福州大学电力产业研究院)依托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科优势,融汇物理信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等科研力量,具备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信息技术等多个相关学科科研资源。 研究院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硕博研究生40余人。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电力安全保障技术、交直流输配电技术、智能电网与智能运检技术、新型电力装备技术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30日

电力安全与质量保障工程技术中心
  一、中心简介 团队面向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新能源发电分散化及电能质量干扰源多样化趋势,长期致力于高渗透率新能源电网中的电力安全保障及能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电网不确定性优化理论与方法;(2)电能质量分析与治理;(3)多能源协同优化控制;(4)电力大数据理论与方法;(5)电力电子化的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 团队负责人为邵振国博士、教授、博导。团队现有教师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30日

福州大学-帝视科技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技术研究中心
在国家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针对目前中小科技企业以及科研院校对人工智能教育的迫切需求,福州大学与福建帝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本着“统一组织、平等协商、明确任务,共同协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产业领域的优势,充分利用各自学术、技术、信息、设备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由双方人工智能科技专家组成,实施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产业的产教融合,于2019年4月合作成立“福州大学-帝视科技人工智能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30日

福州大学智能电网测量与控制新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科研平台,成立于2011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智能电网测量与控制新技术的研究,研制的径向检偏式光学电流互感器已通过国家级型式试验、成功挂网试运行,并通过了国家电网总公司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原理与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径向检偏式光学电压互感器正处于原理试验阶段。同时,中心开展了新型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技术研究,智能配电网测量与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现有教授1人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29日

福州大学先进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福州大学先进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先控中心)成立于2011年1月7日,是由福州大学与福建中海创集团共同组建的新型产学研创新机构,位于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5号楼。近年来在郑松研究员的带领下,先控中心的产学合作模式优势日益凸显,一方面立足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产学研合作共赢,即充分发挥产业创新优势,通过成果转化回馈共建企业;另一方面,共建混合科研团队,推动校企师生协同创新,即组建了一支由高校中青年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29日

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与信息处理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与信息处理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是由福建省教育厅主管,依托于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省级平台。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12月正式批准成立,于2019年12月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验收考核。 重点实验室设立了三大研究方向:复杂工业系统的控制技术、工业互联网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云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据这三大方向分别在福州大学电气学院、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设立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29日

福建省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福建省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是2013年8月经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批准成立的,主要依托福州大学的医疗器械领域专家团队,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的原则,利用高校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通过与医疗器械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技术创新、集成、转化,为企业提供产业支撑和技术支持,促进我省医疗器械行业的研发水平和产业发展。 本基地场所位于福州大学科技园阳光科技大厦六楼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29日

福建省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是2016年经福建省科技厅批准筹建的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在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新能源与储能应用技术、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等领域展开研究,致力于本领域的基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对外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实验室人员为33人,其中高级职称22人,形成了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骨干的研究团队。主持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29日

福建省工业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工业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1998年,是我省第一家通过省科技厅验收的企业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产学研平台,与先进控制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运营,主要研究方向是自动化共性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其中共性技术研究涉及嵌入式数据引擎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操作技术、过程控制仿真技术、工业信息安全等共性技术,工程应用研究重点面向复杂工业过程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研发与IAP工业自动化通用技术平台的应用,主要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29日

共有 2,89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93 页   当前第 8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