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我院“传承五老精神,共奏时代凯歌”征文活动完美收官

2024-04-22阅读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五老精神,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院关工委举办了以“传承五老精神,共奏时代凯歌”为主题的征文大赛。本次征文大赛旨在通过文字表达,让更多的人了解五老精神,感受五老精神的伟大力量,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共同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征文比赛活动于2024年3月20日在线上举行,截止至4月20日12:00,共收到同学们提交的征文125篇,充分展示了同学们对五老精神的浓厚兴趣。活动自启动以来,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响应。同学们踊跃投稿,用文字记录下对五老精神的领悟,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实践。每一篇征文都是思想的火花与灵魂的交响,它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五老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在这次征文活动中,我们看到了青年学子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对于时代责任的担当与追求。他们用笔尖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既有对历史的回望,也有对未来的展望。这不仅是一次文学创作的过程,更是一次精神传承和价值引领的过程。

在本次征文比赛中,同学们都文采飞扬。经过层层筛选以及严格的评比过程,我们收获了一批高质量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时代感知,更重要的是,它们以五老精神为镜,映照出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作者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将五老精神融入个人成长、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中,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观点和建议。

23级智电周子孟

新想事成,翘楚人间

在看到陈新楚先生的事迹时,我脑海中突然想起李健《君子行》里的歌词:“一个人要如何,才能超越自我;超越自我又如何,会得到什么;得到什么又如何,终是生命过客;纵然过客要磊落,自古有人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美妙的歌词意境竟与陈老的人生轨迹莫名契合,一个自强者的一生,似乎总要走过超越、得到、虚无,最后依然坚持自我、自强不息的过程。

陈先生于1979年入学福大。1983本科毕业后,他先后在闽东电机厂、福州大学电机系工作,后来又攻读研究生,并在福大任教两年。回望陈先生的一生,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件事。

在现在这个人才众多、劳动市场饱满的时代,许多年轻人难免会有这样一种声音:“现在就业困难,我怎么才能发现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好我自己人生的战略规划?”陈先生就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那就是既要“顶天”,又要“立地”。

在当时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条件下,陈先生仍能坚持学习,攻读研究生。一方面,这能提高自己的学历,培养自己自主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另一方面,陈先生通过大学这个信息渠道,能接触到更多前沿的技术,创新的思路。而信息,往往是帮助一个人叩开宽阔视野的砖。佛说:“要依法,而不要依人。”其实,寻找“法”的过程,寻找发展前景的过程同样是一条窄路。需要我们不断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探寻适合中国生产特点的自动化生产模式。同样令我触动的还有陈先生深入工厂工作的过程,陈先生深入工厂基层,做了三年的技术工作。这无疑使陈先生深入领会基层工作效率低、人手杂、有污染的特点。在基层的工作,也必然会使陈先生了解到一个单位的运行模式,各个岗位的分工、管理方式。由此,陈先生能想到引进PLC提高生产效率,也就顺理成章了。毛主席曾说:“我希望我们的青年不要光学习,要干一年农民,干一年工人。”国外也有所谓gap year,都是教导我们深入到基层去,透视这个社会背后的规律。陈先生就成功透视了一个企业运作的模式,作为技术人员,他有着过硬的技术资本;作为学者,他有着超前的视野;作为管理者,他了解企业迫切需求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陈先生不是“闷声发大财”,在当时国内PLC尚未广泛推行的年代,陈先生在福建许多工厂大力推动自动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盈利。此外,陈先生还帮助福州二化厂、闽东电机公司、三明重机厂等多家单位解决了卡脖子难题,并为技术人员提供悉心指导。这也侧面反映出陈先生富有人格魅力。在锅炉旁架起的黑板,在轰鸣声里写下的板书,无疑更接地气,也更有些别样的意味,像是在秋天开出了迎春花,给倦怠枯燥的工作一份全新的希望。

而最令我感动的是陈先生对于母校的回馈。在2006年到2011年期间,陈新楚先生一共捐助母校约3000万元,而在福大迎来校庆65华诞之际,陈新楚先生更是捐出1亿元,资助福大的创新人才培养。尽管在当今社会,所谓的拜金主义盛行,有的人喜欢用金钱装点自己的品味,然而陈先生却用同样的经济利益,描绘出了一道完全不一样的价值道路。捐钱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数量巨大到近乎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捐。人性都有自私的弱点,但陈先生向我们宣誓了一种更为伟大的人生情怀。小小的新楚楼,可以封装陈先生的生平事迹,却无法承载陈先生的卓越贡献,如同闽江之水源远流长,如同西禅古寺历久弥新。中国文化讲究“寻根”,陈先生的根就在他爱了一辈子的福大校园里,在他热爱的“明德至诚、博学远志”的校风里,在他深夜离开的实验室里,在莘莘学子镜片反射出的光芒里。

陈先生对于学校的贡献,使人想起《老人与海》中经典的桥段,老人拖上岸的那条大马林鱼的骨头,给那个男孩莫大的信念与信仰。在如今,虽然我们不至于举着骨头当火把,但是陈先生所做的贡献,以及它所承载的感情,必将激励更多的电气学子去做深海之寻,去在每一个深夜眺望远方的金桥。孩子们无需逃出孤岛,他们的身边已是紫罗兰遍地,那是源生于福大,属于电气的紫色将闪耀中华。

回望陈先生的一生,始终闪耀着“天行健”的光芒。他有着惊人的战略构想,为科技发展未来十几年铺路;他有着丰富的人文关怀,为工厂技术员培训,为福大多次捐款。回想起文章开篇那几句歌词,人的一生得与失、生与灭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这都是轮回中的一环。重要的是,如何去找到我这一生独特的价值,既在战略上宏观地谋划我这一生,又在微观的每一件事上,敢想、敢干、敢拼。

本次征文比赛活动于4月20日已经圆满落幕,但我们对五老精神的追求与宣传永不止步。未来,我院将继续举办更多丰富的活动,为大家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机会。让我们携手并进,学习五老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此,再次衷心感谢每一位参与者的热情支持与积极参与!期待在未来的日子再次与您相聚,共同学习五老精神,共同成为更有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