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晴充电站】| “总想努力又不想动”

2025-05-23阅读

“总想努力又不想动”

你不是懒

是被内耗榨干了

内耗与精神管理


你是否常常刷着励志视频

却不想翻开课本,

或者考前发誓要通宵复习,

最后却对着手机傻乐?

这种“明明渴望进步

身体却像被封印”的状态,

不是懒惰,

而是精神内耗在作祟!

什么是内耗

内耗是心理资源被无效思维循环或内在冲突消耗的过程。

比如反复纠结决策、懊悔过去或担忧未来,都会导致自控力和注意力等心理资源下降。

心理学家鲍迈斯特的自我损耗理论指出,频繁纠结小事会引发决策疲劳,加重内耗。


如何克服内耗

(1)了解自己

首先,了解自己的“能量波动图”,选择适合自己的起居模式。比如“早八人”适合在起床后一到两小时处理专注任务,而深夜22:00 到凌晨1:00则是“夜猫子”们的创意爆发期。

(2)制定计划

其次,任务繁多时,列出计划清单和时间安排表,减少“微决策”带来的心理损耗。

(3)付诸行动

此外,要多“付诸行动”而非“止于心动”。设置“焦虑熔断点”,一旦纠结超过 15 分钟就立即执行最小行动单元。工作时还可以使用番茄钟,以 25 分钟专注 + 5 分钟休息为周期,提升专注力。

(4)劳逸结合

最后,劳逸结合很重要,累了就放空自己,听听音乐或走进自然。


当然,如果自我调试无效,别忘了寻求外部支援,比如学校心理咨询热线。请记住,你的情绪永远值得被成功响应。

今晚月色很美,风也温柔——把你的内耗写成诗、译成代码或画成电路图,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内耗时刻”,让大家一起来猜猜你的专业吧!

我们想说

当你允许自己成为不完美的脚本,实验室的灯永远为你亮着,教学楼的WiFi始终满格,而我们,一直都在信号覆盖区。